今年四月甫登錄興櫃的展逸國際,翻轉疫情期間連三年虧損的低谷,今年累計營收破六億元大關,創歷史新高。看從球場轉戰商場的張憲銘,如何打開體育新市場?
當光環不再,有多少人能挺過低潮,再登下一個高峰?
在現年四十七歲、籃球國手出身的展逸國際董事長張憲銘眼中,每一次事業上的挑戰,都是一場全新、等著他奮力一搏的比賽。
二○一○年,從籃球員退役的張憲銘創辦展逸,主攻運動行銷,陸續為運動品牌耐吉(Nike),接待布萊恩(Kobe Bryant)、詹姆士(LeBron James)等美國NBA球星;一二年,更破天荒簽下前NBA球星林書豪的台灣經紀約,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前投手王建民、郭泓志等人的經紀約,也都是他拿下。
攤開展逸的財報,今年前十一月,累積營收六.七億元,比去年同期成長五八%,創歷史新高。今年四月,展逸正式登錄興櫃,張憲銘自信地表示,明年公司會力拚上櫃。
其實,握著一手好牌的張憲銘,曾遭遇連三年虧損,最慘的二○年,公司每股稅後純益(EPS)甚至跌至負一.七元。
被疫情打趴 連虧三年陷谷底
「前面三年就是因為被(疫情)打趴了,也讓我們看到我們谷底大概是什麼樣子。」面對挫折,張憲銘毫不掩飾地說。
而他是如何一步步帶領團隊逆轉勝?提前布局中國的線上業務,是展逸營收成長的第一個動能。
一六年,張憲銘意識到許多外商品牌開始降低台灣的行銷預算,轉而投資中國市場。為了爭搶這塊大餅,展逸也跟隨客戶腳步前進對岸,派一級主管們駐點,並於北京、上海設有海外辦公室,目前員工逼近百人。
「講白了,你要做好品牌或賽事,還是需要預算在後面支撐。」張憲銘直言,外商投入中國市場的預算,是台灣的好幾倍,大型活動動輒千萬人民幣起跳,這是台灣幾乎看不到的規模。
儘管中國不乏競爭對手,但球員出身的張憲銘比同業更了解運動市場的需求,展逸花三、四年時間,終於靠服務在當地建立口碑,收服許多國際客戶的心,包含耐吉、匡威(Converse)與迪士尼(Disney)等企業,都是他們的客戶。